查看原文
其他

培育孩子,请放弃驯兽思维

2015-05-18 校长传媒

培育孩子,请放弃驯兽思维

文|鲁稚(作家,亲子教育专家。著有《正能量让孩子内心强大》《有梦想的孩子不寻常》《与孩子一起炼爱》《随心写出好作文》等)


有的家长喜欢和孩子约法三章,如果孩子达到某个目标,就给予奖励,达不到,则施与惩罚。这看上去一本正经,但其实颇具喜感,因为“约法”所规定孩子应做到的,譬如做作业、做家务、少玩游戏等,往往是他本应做到的,如果做到了,与约法并没有几毛钱关系;如果做不到,你就是奖一座金山,还是做不到。“约法三章”在军队和组织里是铁血管理,在家庭,则多半带有玩笑性质,或者只是在约法时“打打鸡血”而已。


要知道,物质上的奖惩对孩子的激励作用其实很小。记得儿子在小升初那年告诉我,一个同学的妈妈许诺说,那个同学如果毕业考试平均分过了90,就给他买一个游戏机。结果他超过了90分,得到了游戏机。儿子很羡慕,说自己平均分也90多了,可我什么都没给他买。我说,你自己的能力提高了,在班上受人尊敬,对学习也更有信心,还考上了好学校,在人生道路上迈出了很好的一步,这些,如果拿一部游戏机和你换,你愿意吗?当然不愿意!


任何奖励都比不上自己从这件事本身所得到的,用物质收买孩子,效果非常可疑。物质激励是一种非常肤浅的激励机制,所提供的动力是非常有限的。且不说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,即使缺,也绝不是什么生活必须品,从这个意义来说,任何物质奖励都可有可无,一旦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得到,他宁肯放弃。所以,某些看起来生了效的物质激励,实际上只是巧合,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内在动力。


譬如学习,物质刺激只能激起短暂的兴奋,学习却是需要日积月累的,在这项旷日持久的活动中,物质刺激的兴奋感会很快失效,学习也就很快回归常态,该怎样还是怎样。学习成绩并非可以随意提高,再大的悬赏,没有能力的支撑,目标也无法达到。在奖励面前,孩子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,实在达不到,也只有放弃。放弃得多了,不仅斗志没有激起,反而产生挫败感,越发不自信,越发没有上进心。


从来没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是靠物质奖出来的,相反,物质的刺激说不定会起反作用。这种刺激很容易在孩子心目中造成如此的印象——学习是一件苦差事,而不是一种享受,学习本身是没有意义的,所以才需要物质补偿。这就把整个事情搞颠倒了!


学习是一辈子的事,只有让孩子真正懂得了学习本身的价值和意义,能从学习本身得到乐趣,学习才是可持续的。学习是这样,工作、生活都是这样,孩子终会长大,终将去面对自己的人生,一个人,如果总在为别人的奖惩而生活,与奴隶有什么两样?


奖惩不是真正可以滋养人内心的东西。我们这些成年人,在物质的世界浸润太深,坚信有钱能使鬼推磨,于是把孩子变成推磨的鬼,但如此一来,他即便获得了钱,其精神的成长,也不是趋向于伟岸。


曾经看过一个驯狗的电视片,狗因为贪图人的奖赏,害怕人的惩罚,终于改变天性,成为人希望它成为的样子。人其实也像狗,人也贪图奖励,恐惧惩罚,也被别人的威逼利诱所塑造。对狗来说,谁掌握食物,谁就是主人。食物是工具,狗服从于工具,狗不是自己的主人。


人的自我意识比狗强,驯人比驯狗要难一些。因而,作为驯服人的工具,就不只是食物,还有精神的、物质的,各种各样,或隐或显。它们或并不以工具的面目出现,让人难以判断,难以提防,但后果都是一样——让你做不成自己!


家长如果把赏罚当成塑造孩子、管理孩子的手段,就犹如马戏团的驯兽师,你按我的要求做了,给你一个奖赏,不做,就是鞭子!这样建立起来的,只有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,而不是人性的培植和智慧的开启。这种所谓的塑造和管理,更像是一种统治术,而非教育。

(本文选自鲁稚的博客-刊发于《北京青年报》2013-7-17)

改变教育,从这里开始——校长传媒(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)

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

分享“教师卓越发展智慧”与“学生健康成长方案”

联系我们加QQ:2636915649

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

您的信赖和支持是校长传媒最大的动力,谢谢!

校长传媒研修群:344689295

点击左下角“阅读原文”,进入“微社区-教育圈”轻松交流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